新的一年,请把五个带“龙”的成语,送给亲戚朋友
发布日期:2024-07-22 08:20    点击次数:119

明代的某一个新年,才子文征明写了很多祝福语,送给亲戚朋友。

诗曰:“不求见面惟通谒,名纸朝来满敝庐。我亦随人投数纸,世情嫌简不嫌虚。”

意思是说,跟随潮流走,我们越来越习惯简单的问候,送一份拜帖,彼此不见面,心也是温暖的。

现在我们也用发微信、朋友圈,群发消息的方式,表达自己的心意。

看来,这隔空送祝福的事情,古往今来都有。

一晃又是新的一年,我们一定要把最美祝福,送给身边的亲戚朋友。

龙年了,那就送带“龙”的成语,构思巧妙,令人神清气爽。

图片

01

送娘家:嫁对人,乘龙快婿。

春秋时,秦穆公的女儿弄玉,长得国色天香,却待字闺中。

她喜欢吹笛吹笙,追求的人很多。

一天夜里,她听到东方传来箫声,似乎在回应什么。于是,穆公便派大将孟明视去寻找,果然有一位帅气的隐者,名叫萧史。

穆公做主,把女儿许配给萧史,还建立凤凰台,作为吹拉弹唱的地方。

在曼妙的音乐里,公主和女婿乘着龙,做了神仙。

遇到有女儿的家庭,祝福他们遇到乘龙快婿,那就是要过上神仙的生活。

就是已婚的夫妻回娘家,你用乘龙快婿来祝福他们,也就是对夫婿的认可和鼓励。

女人这一生,嫁对了人,只羡鸳鸯不羡仙,人间也是神界。

02

送婆家:找对伴,乘龙配凤。

对于婆家来说,家里有儿子,可是愁煞人了。

好儿媳,旺三代,坏儿媳,毁三代。这不是闹着玩的。

因而,多数的婆家会找一个旺家的女人。同时,也有望子成龙的愿望。

祝福有儿子的家庭,乘龙配凤,这就是说明,儿子有出息,儿媳能持家。家庭有希望。

龙凤是世上最好的搭配,也寓意着门当户对、并驾齐驱。

你的祝福,应该是切合婆家的真实想法,从而带来了好的关系。

北宋时,苏洵送儿子苏轼去中岩书院读书。

老师王方把苏轼带到一个小湖前面,看游来游去的小鱼。

苏轼高兴地鼓掌,鱼就聚拢过来。他开心地说:“此乃唤鱼池。”

躲在幕后的王方的女儿王弗闻言,开心不已——这个书生,和她的想法一模一样。

后来苏轼和王弗结婚,彼此成就——“见轼读书,则终日不去,亦不知其能通也”。

可见,一个男人最大的出息,就是遇到了好妻子。过年送“乘龙配凤”,恰如其分。

图片

03

送老人:精气神,凤骨龙姿。

从前,舜帝到了过年,就弹唱《南风》诗:“南风之薰兮,可以解吾民之愠兮;南风之时兮,可以阜吾民之财兮。”

把祝福送给天下人吧,天下都是舜帝的子民。

带着温暖的南风,让百姓春耕、播种;带着温暖的风,给大家喜气的生活,更多的财富。

舜帝爱大家,因此大家也尊重舜帝。

后来,孔子成为了名人,他在过年时,也弹唱《南风》诗。还自我评价:“德如泉流,至于今,述而弗忘。”

老人作为长辈,要健健康康的,还要把健康的心态,送给子孙。

千万不要倚老卖老,更不要 因为过去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,就耿耿于怀。

大家祝福 老人健康长寿,老人转送大家一份好心情,这样的年,就有滋有味了。

送祝福,也是老人和子孙的双向互动,是加深感情,彼此带来快乐的过程。

活出精气神,是老人来年给大家最好的形象和信心。

04

送孩子:好读书,骥子龙文。

祝福孩子努力读书,这是每一年都要的。

龙年了,希望孩子们成为英才,能够主动读书,厚积薄发。

看看杜甫,看到儿子写的文章,非常开心的点赞:“应须饱经术,已似爱文章。十五男儿志,三千弟子行。”

还有李商隐,也不甘示弱,给儿子鼓劲:“有时看临书,挺立不动膝。古锦请裁衣,玉轴亦欲乞。请爷书春胜,春胜宜春日。”

自古以来,孩子们成长的最好方式,就是努力读书,去改变自己的命运。

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,这是父母的心愿。若是你作为亲戚朋友,给父母们类似的祝福,一定是让大家都开心的。

就是成绩不太好的孩子,听到了祝福,也会心情好起来,暗自努力。

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,是表扬出来的,千万别忽视了。

图片

05

送夫妻:勤谋业,蛟龙得水。

古人把夫妻相爱,称为“云雨”。也把好的年份,称为“风调雨顺”。

对于那些有成就的人,古人认为,就是成了龙,能蒸腾上天了。正所谓,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。

作为中年夫妻,最好的愿望,就是赚钱,有好的位置,能够得奖励。

想一想,龙遇到了水,那就是风筝遇到了风,船舶遇到了顺水。这都是吉祥的征兆。

人也是如此,如曹雪芹说的:“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。”

06

过年了,我们要礼尚往来,其实祝福也是如此,是双向 奔赴的。

若要得到很多人的祝福,你就不要沉默,不要骂骂咧咧,而是主动对人和蔼可亲,主动祝福别人。

不管遇到谁,都送祝福吧,你会发现,这个春节,身边的人更加爱你,曾经有过节的人,也会对你微笑,重新成为好心人。

不能当面送祝福,那就动动手指,发信息祝福,也是一份情谊。

礼多人不怪,福多人人爱。

作者:布衣粗食。
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